“小毕昇”们探秘活字印刷,品味古法传承
8月14日,20名学生走进衢州市博物馆,开展“走近活字印刷 感受宋韵之美”的暑期研学活动。本次活动为衢州市博物馆《三衢宋韵文物展》的配套活动,旨在深化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,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“流动”起来、“传承”下去。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活字印刷作品。
研学活动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。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带领孩子们参观《三衢宋韵文物展》,现场讲解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相关知识。据史书记载,宋朝尤其是南宋,衢州刻书业发展较快,在宋代的刻书业,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。《三衢宋韵文物展》展出的馆藏宋代刻书善本,成为孩子们观摩学习的重点。参观“三衢宋韵文物展”,切身感受宋韵文化韵味。
参观的重点是南宋时期的衢州刻书业。
“同学们,宋朝有项改变我们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伟大发明,知道是什么吗?”课堂上,老师提出启发性问题。许多孩子齐刷刷地举起小手,抢着回答,“印刷术!”“活字印刷!”老师因势利导,用花泥制作的雕版字示范,并指导学员到讲台上体验雕版印刷。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雕版印刷术。
老师的示范,同学的体验,激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。老师边讲述,边播放视频课件,让孩子们了解到,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,发现了雕版的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,不但要用较长时间,而且加大了印刷成本。如果改用活字版,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,则可排印任何书籍,活字可以反复使用。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,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。孩子们看课件学知识。
老师趁热打铁,向孩子们传授活字的制作过程后,布置大家完成作业,在代替雕版的花泥上,反写汉字。课堂作业——反写汉字。
进入刻字环节,孩子们严肃认真。一刀一划,力透刀下,把童真和好奇,学习和传承,都刻入字模。一对小“毕昇”,认真刻活字。
最后环节是印刷。孩子们把刻好的字模刷上墨汁后,用力印到镜片纸(一种宣纸)上。给刻好的活字涂上墨,准备印刷啦。
孩子们用自刻的活字在宣纸上印刷。
“走近活字印刷 感受宋韵之美”研学活动,收获满满。孩子们说,“活动让我们感受了宋韵之美,体验了先人发明活字印刷的智慧。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,已在我们心中种下,它一定会发芽生长。”